3月10日上午,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,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作了发言。在谈到村里正在大力发展龙眼、荔枝等名优特水果种植时,总书记与他进行了亲切的交流,并询问了产业发展情况。总书记关心的这个村究竟是啥样?一起来探个究竟。
鸟瞰长江岸边的睦和村,村民住宅被绿油油的果树环绕着。
长江环抱 四季鲜果引客来
刚进睦和村,只见一片葱绿映入眼帘,道路两旁一栋栋小楼掩映在各类果树之间。站在高处眺望,长江呈U型将睦和村环抱着。“村里的森林覆盖率达90%以上。”睦和村村委会主任冉堰龙说,再过一个月,龙眼和荔枝花开之时,满村尽是香甜。
多年以前,睦和村只是一个贫困的小渔村,家家户户以种植水稻、玉米、红苕等粮食作物为主。冉堰龙说,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状况,睦和村先发动了小部分村民种植龙眼树。几年后效益一显现,村民们争相参与种植,果树品种也开始增多。
8月荔枝成熟时,大批游客争相前来采摘。黄河 摄(资料图)
时至今日,睦和村的2600亩果树已经成了全村人的“致富树”。“春有枇杷、夏有荔枝、秋有龙眼、冬有脐橙。”冉堰龙说,如今不管什么时候来到睦和村,基本上都有新鲜的水果供应。
特色农业的发展,还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。“睦和村毗邻长江,风景优美,不仅可赏花还可采果,游客们非常喜欢这个地方。”冉堰龙介绍,村里目前已发展乡村农家乐40余家,游客的到来,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,还直接解决了水果的销路问题。2017年,睦和村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,收入120余万元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果树栽种之初的1600元,增长至去年底的14700元。
冬季,果农在果园采摘脐橙。睦和村村委会供图(资料图)
赏花采果 足不出户奔小康
“幸亏当初回来了,在家种植水果比在外打工强多了。”今年55岁的李江是睦和村三社的村民,此前在外打工20多年,一年操劳下来也存不了多少钱。
果农进行采摘龙眼作业 睦和村村委会供图(资料图)
看到村民们种植水果日子越过越好,李江回到村里,用积蓄盖了栋新房,办起了农家乐,家里所有的土地也种上了脐橙。2015年,李江还承包了他人的土地,引进纽荷尔品种改良,将脐橙种植规模扩至50亩。
“去年,仅水果的鲜销就有15万元的收入,农家乐也有3万多元。”李江说,随着睦和村的水果越来越多,来村里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多。水果成熟后根本不愁销路,前来采摘的游客可解决一大半,剩下的通过微信朋友圈就卖完了,像龙眼、枇杷这些水果,还时常会供不应求。
长江岸边的睦和村,山坡上遍布各类果树。
今年74岁的王德雨,家里种了5亩脐橙、1亩龙眼、2亩枇杷。“去年我家龙眼和枇杷卖了1万多元,前年我把脐橙树进行了改良,改良后的脐橙今年可挂果,收入肯定比去年要高多了。”王德雨笑着说。
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总书记专门关心了我们村的产业发展,我感到很兴奋。”李江和王德雨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心声。李江说,睦和村有山有水有果树,在总书记的关怀鼓励下,更觉信心倍增,干劲十足,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。
来源:重庆发布 人民网重庆频道